发行时间 2004年9月17日
全套2枚 面值2.80元
(2-1) 80分 乾隆宝玺 1020万枚
(2-2)2.00元 嘉庆宝玺 1020万枚
邮票规格 40×30毫米
齿孔度数 13×13.5度
邮票版别 胶印版(压凸印制)
整张枚数 8枚(2×2+2×2,二图连印四套)
整张规格 184×124毫米
防伪方式 防伪纸张、荧光喷码
发行量 1020万套
邮票设计 王虎鸣
资料提供 故宫博物院
印刷厂 北京邮票厂
鸡血石产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市的玉岩山,因其色红如血,故名。是中国特有的珍贵石材,它与青田石、寿山石、田黄石并列为我国印章石印的四大名石。昌化石大多是各色搀杂而生,主要有白、黑、红、黄、灰、豆青、天蓝、“荸荠糕”、“肉糕”、褐、黑褐、紫等颜 色,带有红斑的称为“鸡血石”或“鸡血红”。该石质地细腻,色彩如丹,性如美玉,艳丽无比,是制作印章的最佳选材。鸡血石的成分是一种含辰砂的地开石、高岭石、叶蜡石等粘土矿物组成的天然结合体,矿脉偶见,储量稀少,采掘不易,因而更显珍贵。据载,昌化鸡血石发现于明代、清乾隆以后备受珍视,因其石质细腻、晶莹温润,红斑聚散不一,千姿百态,深受文人雅士以至皇室的青睐。皇宫府第多大量收藏其工艺品及印章。近年,各种加工品已进入国际珠宝贸易市场,成为别具一格的商品。
2枚邮票的主图分别是乾隆宝玺和嘉庆宝玺,两个印现均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2-1)乾隆宝玺
即“乾隆宸翰”玺,通高15.2厘米,印面8.4厘 米见方,阳文篆书,为清乾隆帝的一方闲章。“宸翰”,意义皇帝翰墨。该玺所用鸡血石质,质地通灵剔透,近于冻石,鸡血虽不甚多,但斑斑点点散落石间,别有 韵致。通体随形浅浮雕池塘荷花,取材于西湖景色。荷花丛中有双鹤漫步,水中鸳鸯交劲,鱼儿嬉于水底,荷间花叶上有蜻蜓、蜘蛛、青蛙、螃蟹、鹭蟹等鸟虫,生 机盎然,一派南国水乡“莲叶何田田”的迷人景色。印体四周山石间尚有多处名人题记,书法灵动,词句隽永,颇富情致。此印刻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整个作品设计新颖独特,雕琢精致细腻,形象生动传神,被誉为“巨灵妙手,小幅丹青”,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是乾隆宝玺中雕制最为精美的一方。史载,此石于1784年由天目山住持献给“下江南”的乾隆皇帝。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2-2) 嘉庆宝玺
即“惟几惟康”玺,通高14厘米,迎面7.1厘米见方,阴文篆书,为清嘉庆帝的一方闲章。“惟几惟康”,语出《尚书·益稷》:“安汝止,惟几惟康,其弼直。”意义人君奉天命以临民,若使帝位巩固,凡细微之处都要谨慎,考虑周全。嘉庆帝以此为治世之道,故将“惟几惟康”4字 刻之于玺。以时时警诫自己。该玺所用鸡血石质,质地温润细腻,形态大方庄重,分布或断或连的鸡血斑纹,似飘流浮云,与随形雕刻的苍龙出没月云间的造型融为 一体,给人以云蒸霞蔚之感,自然得体,古朴典雅,此玺深为嘉庆帝所喜爱,常用来钤盖于其御笔书画之上。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版票采用小版张形式,版票8枚4套邮票按(2×2+2×2)二图连印2套成方连居中偏下排列;左上角边饰为“鸡血石印”文字和拼音、嘉庆宝玺印面图及“乾隆宸翰”印;右下角边饰为乾隆宝玺上部局部图;右上角边饰为“嘉庆宝玺”印;背景边饰乾隆宝玺上纹路放大局部;背景边饰居中下方为金色“乾隆宸翰”和“嘉庆宝玺”印;邮票左下角为金色“北京邮票厂”厂铭。2枚邮票主图使用压凸工艺。
发行时间2009年9月17日
全套1枚 面值1.20元
(1-1)1.20元 兰州大学建校一百周年 1149.78万枚
邮票规格 40×30毫米
邮票版别 胶印版
齿孔度数 13度
整张枚数 16枚(4×4)
整张规格 200×177毫米
防伪方式 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发行量 1149.78万枚
邮票设计 尚盈(邮票)、甘晖(校徽)、林严冬(兰州大学建校一百周年标识)
资料提供 兰州大学
印刷厂 河南省邮电印刷厂
兰州大学是中国著名学府,32所副部级大学之一,西北地区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经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国家“111计划”和“珠峰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兰州大学学创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是甘肃近代高等教育开端之标志,开启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先河。1913年更名为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31年更名为省立甘肃学院,1946年,在原基础上成立国立兰州大学。1949年更名为兰州大学,沿用至今。2002年和2004年,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立足于广袤的西北大地上,历经百年艰辛探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以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秉承“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弘扬兰大精神,强化开放意识,注重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为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兰州大学校园面积3807亩,建有6个校区,有2所附属医院、1所口腔医院;下设32个教学系部,开办91个本科专业;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国家、部委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近20个。
兰州大学的百年历程,是从近现代高等教育发端到新中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是勇担历史重任、服务国家人民的创业史和奋斗史。兰州大学以杰出的成果、辈出的人才,为民族振兴和国家教育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2009年9月17日,为纪念兰州大学建校100周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兰州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全套1枚。
邮票以红色为主色调,主图案采用金色阿拉伯数字“100”变形而来的百年校庆标识,其中“1”类似古代书简的象形图案,上面装饰着圆形环状花纹,又似奥运圣火火炬;中间一个“0”是由蓝色兰州大学校徽所替代;右边使用波浪组成的“0”图案。三者巧妙地组成了象形图案兰州大学建校百年的校庆校徽“100”,象征着兰州大学建校100周年。在票面的右上角有金色校训“自强不息,独树一帜”字样,在方寸之间生动体现了兰州大学的百年沧桑巨变。
校徽由同心两个圆构成;内圆中上方为兰州大学图书馆图样,下方为“1909”字样;外圆中上方为汉字毛体“兰州大学”字样,下方为英文“兰州大学”字样。颜色为蓝色。
本套邮票图案洋溢着书卷之文化气息。金色油墨的运用寓意黄河文化的途经之地--兰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古韵。邮票两边齿孔中间一个为椭圆形齿孔。
版票采用小版张形式,16枚邮票按(4×2+4×2,中间为文字)居中排列;中间文字为“兰州大学建校一百周年(1909-2009)”;边饰背景为象征黄河的波浪纹;邮票左右上下为直排“河南省邮电印刷厂”厂铭。
发行时间2015年9月17日
全套1枚 面值1.20元
(1-1)1.20元 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五十周年 1219.97万枚
邮票规格 40×30毫米
邮票版别 影写版
齿孔度数 13度
整张枚数 20枚
整张规格 240×150毫米
防伪方式 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发行量 1219.97万枚
邮票设计 于雪
印刷厂 北京邮票厂
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自1958年12月正式立项至1965年9月17日科学家观察到胰岛素结晶,历时近7年。曾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于1965年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成功协作完成。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与天然胰岛素分子相同化学结构并具有完整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标志着人类在揭示生命本质的征途上实现了继1828年从无机物出发人工合成首个有机分子尿素后的又一个里程碑式飞跃,将促进今后深入重组生命细胞等基础探索的再次飞跃,在生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永恒意义。其蕴含的创新胆略、协作突破等科学精神烛照当今,是前沿研究的典范。
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也是中国科技界与“祖国同行、与科学共进”的最好注脚,饱含了中国科学家浓浓的家国情怀,体现了他们无私奉献、严谨求实、协同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艰苦奋斗、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民族气概。
2015年9月17日,为纪念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5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五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套1枚。
邮票主体图案为显微镜下的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结晶,背景为胰岛素分子的一级结构图、实验用具和发表的论文。
本套邮票体现出科学的严谨和秩序。画面简洁朴素,直观地表现出这一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邮票两边齿孔中间一个为椭圆形齿孔。
发行时间 2017年9月17日
全套5枚 面值6.60元
(5-1)1.20元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1585.16万枚
(5-2)1.20元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1553.16万枚
(5-3)1.20元 “探索一号”科考船 1611.16万枚
(5-4)1.50元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 1614.36万枚
(5-5)1.50元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1573.36万枚
邮票规格 40×30毫米
邮票版别 胶印版
齿孔度数 13度
整张枚数 20枚
整张规格 240×150毫米
防伪方式 防伪纸张、 防伪油墨、异形齿孔、 荧光喷码
发行量 1553.16万套
邮票设计 杜钰凯
责任编辑 温文雅
印刷厂 辽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科技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不断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我们更应该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步伐,赶超发达国家。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已经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部署,科技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2016年5月30日,******在“科技三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全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我国的科技发展迎来了新一轮的高峰。未来,科技创新这一发展新引擎,必将汇聚更强劲的动力源,铸就更多的“中国奇迹”。 近年来,中国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孜孜以求,以创新驱动发展,在多个科学领域的探索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铸造了多项“中国奇迹”,为“创新中国”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7年9月17日,为纪念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里取得的重大成就,中国邮政发行了《科技创新》纪念邮票,全套5枚。
(5-1)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画面以望远镜的主体结构为表现元素,描绘了主动反射面技术、轻型索拖动馈源支撑技术和利用天然地貌建设巨型望远镜的三大自主技术创新点。邮票背景通过表现中性氢、脉冲星、空间天体等科学符号,展现了望远镜作为多学科基础研究平台的强大功能。在紫外光下观察,模拟了射电望远镜从天空接收信号,再从射电望远镜镜面反射到馈源的科学原理。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被誉为“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2011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综合性能是著名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十倍。“天眼”工程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目标是有能力将中性氢观测延伸至宇宙边缘,重现宇宙早期图像;能用一年时间发现数千颗脉冲星,建立脉冲星计时阵,参与未来脉冲星自主导航和引力波探测;主导国际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网,获得天体超精细结构;进行高分辨率微波巡视,检测微弱空间信号;参与地外文明搜寻;参与子午链工程,提高非相干散射雷达双机系统性能;将深空通讯能力延伸至太阳系外缘行星,将卫星数据接收能力提高100倍。
(5-2)“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画面以宇宙空间中的卫星和地球为主要表现对象,地球上的五个点分别表示南山、德令哈、兴隆、丽江四个量子通信地面站和位于阿里的量子隐形传态实验站。紫外光下,两束光直射北京兴隆站和新江南山站,表现了“墨子号”最主要的科学实验。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借助卫星平台,进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域量子密钥网络实验;二是在空间尺度进行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开展空间尺度量子力学完备性检验的实验研究。量子卫星2011年12月立项,是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之一。工程还建设了包括南山、德令哈、兴隆、丽江4个量子通信地面站和阿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站在内的地面科学应用系统,与量子卫星共同构成天地一体化量子科学实验系统。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在酒泉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2017年1月18日“墨子号”在圆满完成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后,正式交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使用。6月16日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千公里量级的量子纠缠,这意味着量子通信向实用迈出一大步。8月12日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通信,为构建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和技术基础。至此,“墨子号”量子卫星提前、圆满地完成了预先设定的全部三大科学目标。9月29日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与“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进行天地链路,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洲际量子保密通信。2018年1月在中国和奥地利之间首次实现距离达7600公里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并利用共享密钥实现加密数据传输和视频通信。该成果标志着“墨子号”已具备实现洲际量子保密通信的能力。“墨子号”量子卫星是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该卫星从科学概念的提出到关键技术的突破,从工程组织实施到科学成果产出,均由我国科学家主导完成,这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达到全面领先优势地位。
(5-3) “探索一号”科考船
画面以4500米载人潜水器工作母船及深海科考通用平台——“探索一号”为主体,同时还表现了其搭载的“海斗”号无人潜水器、“天涯”号着陆器、“海翼”号水下滑翔机的形象。紫光灯下,可见红色的海平面线,“海翼号”水下滑翔机、“海斗号”无人潜水器、“天涯号”深海着陆器在海底最大的下潜深度6329米、10886米和10911米。还有狮子鱼、钩虾等深海中的生物。
“探索一号” 科考船原名“海洋石油299”,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改造成为4500米载人潜水器母船及深海科考通用平台。其定位基于与深海潜水器目标海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项目,如海洋资源探测、地球化学研究、海洋生物采集等,并兼顾中科院未来发展相适应的科学项目。2016年5月5日,完成主体改修工程,包括主船体加长、生活区重建、大量舱室管路改装、新设备安装调试等工程,正式交付中科院。2016年6月22日至8月12日期间,“探索一号”船在马里亚纳海沟海域开展了我国第一次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活动。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万米级自主遥控潜水器(ARV)“海斗号”、深渊着陆器“天涯号”与“海角号”、万米级原位试验系统“原位实验号”、9000米级深海海底地震仪、7000米级深海滑翔机等系列高技术装备,科考队在马里亚纳海沟海域,共执行84项科考任务,在不同深度断面上,取得大批珍贵的样品和数据。2016年8月12日,探索一号”科考船结束首航返回三亚,这也标志着我国海洋科技发展史上第一次万米级深渊科考的圆满成功。
“海斗”号无人潜水器,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发,最大潜深达10767米;配备有两个可回转推进器、频闪灯、AHRS、GPS、铱星信标、摄像头、万米CTD和光纤通信单元;使用电池能源,可以在全海深范围内工作(0-11000米),既可以通过光纤实现ROV方式的操作,也可以以AUV模式进行工作。
“海翼号”水下滑翔机,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发,是一种新型的水下机器人,利用净浮力和姿态角调整获得推进力,能源消耗极小,只在调整净浮力和姿态角时消耗少量能源,并且具有效率高、续航力大(可达上千公里)的特点。虽然水下滑翔机的航行速度较慢,但其制造成本和维护费用低、可重复使用、并可大量投放等特点,满足了长时间、大范围海洋探索的需要。可以搭载温度、盐度、溶解氧、浊度、叶绿素、硝酸盐、ADCP、水听器等海洋探测传感器,满足中国海洋观测应用需求。
(5-4)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
画面表现了丰收的场景,体现了中低产田和盐碱荒地的改造对农业增产、增收的显著效果,画面中的无人机、田间检测仪等新技术也体现了基于现代农业技术背景下的传统农业技术变革。紫外光下,越往下越高的盐份表现了盐碱地改造过程中盐份的下移。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是中科院、科技部联合河北、山东、辽宁和天津,实施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涉及11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和2.6亿人口,分别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3.3%和总人口的22.2%。该项目针对环渤海低平原4000万亩中低产田和1000万亩盐碱荒地,淡水资源匮乏、土壤瘠薄、盐碱制约粮食生产的问题,重点突破土、肥、水、种等关键技术,并在当地建立粮食增产示范区。目标是实现到2017年增粮60亿斤、到2020年增粮100亿斤的目标,将长期遭受旱涝碱灾害的环渤海地区建成我国重要的“粮仓”。 工程自2013年4月启动以来,以中科院的专家为主力的科研人员在河北、山东等省市建立了36个试验示范基地,总面积4万多亩, 示范面积28万亩,辐射面积达500余万亩。他们选育和创新的一批粮食新品种及农业关键技术,对当地盐碱荒地的改良和农业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5-5)“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画面以位于江苏省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的超级计算机机柜为主体元素,背景表现了超级计算机在航空航天、天气气候、生物信息、材料科学、计算化学等国家高科技领域和尖端技术研究中的广泛应用。紫外光下,计算机发射的代表二进制的“0”和“1”视觉化了不能被看见的超级运算能力。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由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安装在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安装了40960个中国自主研发的“申威26010”众核处理器,该众核处理器采用64位自主申威指令系统,峰值性能为12.5亿亿次/秒,持续性能为9.3亿亿次/秒。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由40个运算机柜和8个网络机柜组成。每个运算机柜比家用的双门冰箱略大,打开柜门,4块由32块运算插件组成的超节点分布其中。每个插件由4个运算节点板组成,一个运算节点板又含2块“申威26010”高性能处理器。一台机柜就有1024块处理器,整台“神威·太湖之光”共有40960块处理器。每个单个处理器有260个核心,主板为双节点设计,每个CPU固化的板载内存为32GBDDR3-2133。整体布局采用了两侧各20个计算机柜和存储机柜、中间单列网络系统机柜的布局,占地面积605平方米。超级计算属于战略高技术领域,是世界各国竞相角逐的科技制高点,也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称为“国之重器”。
本套邮票展现了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成果,采用通俗有趣又简单明了的插画形式,普及奥妙高深的科学创新技术。画面把鲜艳活泼的红黄青等色彩,与代表高科技的深蓝色调配合运用,构图上既保留科技实体的具象,也创新延展各项技术的特点,让全套邮票科技感和准确性俱佳。为了贴合科技主题,在印制上强调了紫外线点的特种效果,大大增加邮票的信息量和科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