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时间 2017年7月29日
全套6枚 面值7.80元
(6-1)1.2元 新石器时代·玉凤 1779.61万枚
(6-2)1.2元 西周·晋侯鸟尊 1728.09万枚
(6-3)1.2元 唐·青釉凤首龙柄壶 1722.01万枚
(6-4)1.2元 唐·金凤 1681.69万枚
(6-5)1.5元 明·缂丝凤穿牡丹团花 1716.89万枚
(6-6)1.5元 清·青花凤穿牡丹纹罐 1727.13万枚
邮票规格 30×40毫米
邮票版别 (6-2)胶雕套印(采用局部烫印工艺)
其余胶印(采用局部烫印工艺;6-1,3,4图采用局部压凸工艺)
齿孔度数 13.5度
整张枚数 16枚(4×4)
整张规格 150×195毫米
防伪方式 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发行量 1681.69 万套
邮票设计 王虎鸣
雕刻师 白金
资料提供 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博物院
西安博物院、清华大学
故宫博物院
责任编辑 王静
印刷厂 河南省邮电印刷厂
最新交易平均价格参考4元
凤,凤凰的简称,是远古图腾时代中国先民想象中的神鸟,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中的多种鸟禽和太阳、风等多种元素融合而创造的,具备达天、秉德、兆瑞、崇高、尚洁、喻情、示美、成王等品性的神物。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祥瑞的代表,它头似锦鸡、身如鸳鸯,有大鹏的翅膀、仙鹤的腿、鹦鹉的喙、孔雀的尾。《尔雅·释鸟》郭璞注曰:“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凤居百鸟之首,是吉祥、美好、和平的象征,亦是封建时代皇后的代称。
凤是中华先民的古老图腾,自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至今,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演进,承载了不同时代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和审美内涵,发展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象征性符号。凭借华美的外表和刚健的品格,凤成为传说中的神·祥瑞,现身世间,寓意天下安宁。
中国是凤文化的发祥地。凤鸟图案在历代器物中常见,至今尚有众多凤鸟造型、纹饰的文物存世——从红山文化的玉凤,到盛唐时代的灞桥金凤,再到清中后期的胭脂红彩龙凤穿牡丹纹罐——凤文物贯穿整个中国历史,产地遍及南北数十省份,材质包含玉器、金银器、陶瓷、书画、织绣等各项门类,功能覆盖礼器、乐器、生活用品等不同类别,正可谓“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凤文化凭借着历代文物源远流传、传播广泛、影响深远。
2017年7月29日,为展示中国历史悠久的凤文化,中国邮政发行了《凤(文物)》特种邮票,全套6枚。
(6-1) 新石器时代·玉凤
最大径4.9厘米,厚0.6-0.7厘米。1955年出土于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镇罗家柏岭遗址,距今约4800—4400年。玉凤体形修长、造型秀美、姿态活泼、技艺精湛、构思巧妙,彰显了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玉石雕刻的最高水平,开启凤文物之先河。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6-2) 西周·晋侯鸟尊
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2000年出土于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是西周时期第一代晋侯的宗庙祭器。整体造型为伫立回首的凤鸟形,凤鸟的双翅上卷,变形成象耳,尾部下弯,变形成象鼻,与双腿形成三点支撑。鸟尊背上覆一小盖。上面有一只小鸟静静相依,成为器盖的抓手。盖内刻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凤鸟颈、腹、背饰有羽片纹,两翼与双腿饰有云纹,尾部饰有羽翎纹。整件鸟尊装饰华丽、写实生动、构思奇特、想象卓绝,是古青铜器中的精品,现藏山西博物院。
(6-3) 唐·青釉凤首龙柄壶
通高41.3厘米,口径19.3厘米,足径10.2厘米。壶盖与壶口吻合成凤头状,使得壶整体颇似一只挺立的凤鸟。壶柄塑成一直立的蟠龙,龙口衔住口沿,作窥视探饮状,前肢撑于壶肩部,后肢立于喇叭形底座上。壶体以塑贴和刻划技法装饰。腹部塑贴主体纹饰两层,上为6个联珠纹圆形开光,内有手舞足蹈的力士,下为宝相花6朵。口沿、颈、肩及胫部饰以联珠纹、莲瓣、卷叶或垂叶纹。各组纹饰间以弦纹相隔。此壶胎体厚重,釉层凝厚,玻璃质感强,带有北朝以来北方青瓷的遗风。其装饰纹样繁复,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此壶既吸取了波斯萨珊王朝(226-642年)金银器造型的特点,又融入了我国传统的龙凤装饰艺术,集塑贴、模印、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于一体,体现了唐代制瓷工匠的高超技艺。是国内波斯风格图案凤首壶中唯一完整的孤品,唐代宫廷御用瓷壶,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6-4) 唐·金凤
长6.7厘米,高6.6厘米。1971年2月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郭家滩唐墓出土。通体由黄金打造,造型与工艺堪称唐代金银器之翘楚。金凤头顶花冠,昂首挺胸,双翼展开,两足蹬地,羽毛随风飞拂,尾部勾卷,尾羽为串枝叶形,层层向上。凤首、翅、尾、足极富动感,将金凤腾空欲起的瞬间刻画得生动形象。现藏于西安博物院。
(6-5) 明·缂丝凤穿牡丹团花
出土于北京定陵。一对凤凰在牡丹花与桃花丛中遥相呼应,上接云天、下连福海,一派富贵喜庆之气。地部以捻金线织造,纹部运用了“缂鳞”、“掼”、“勾”、“木梳戗”等技法,配色鲜艳明洁,构图饱满,是一件难得的缂丝佳作。通经断纬的明代缂丝技艺造就出一派云天福海的场面,现藏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织造时,各色纬丝仅于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故纬丝不贯穿全幅,而经丝则纵贯织品,“通经断纬”,即指此意。其成品的花纹,正反两面如一。是中国丝织业中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极具欣赏装饰性丝织品。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缂常胜于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极为稀少,是当今织绣收藏、拍卖的亮点。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6-6) 清·青花凤穿牡丹纹罐
高37.5厘米、口径15.5厘米、足径15.4厘米,直口,溜肩,圆腹,圈足,有盖,盖圆顶,宝珠形钮,胎体厚重,青花呈色鲜艳明快,纹饰清晰,生动活泼,盖面绘缠枝牡丹花与变形如意纹,罐口绘朵花4组,两两相对,腹部主题图案满绘凤穿牡丹花纹。凤凰图案用笔奔放,简洁凝练。足内有青花篆书“大清道光年制”底款。此罐造型与绘画风格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凤纹展示面积最大、图案最完整的清代青花瓷器,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本套邮票是2000年发行的《龙(文物)》的姊妹篇,画面选取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表现中国凤文化的6种文物,并根据文物不同的材质特征,首次在同一套邮票中使用6种不同的印制工艺,将凤文物的精彩完美再现。第一枚玉凤,使用玉石粉工艺打造玉器晶莹润洁的质感,体现了古玉独特的东方神韵;第二枚晋侯鸟尊,用细腻的雕刻线条就将青铜器斑驳的纹饰和厚重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三枚青釉凤首龙柄壶,使用三维压凸工艺以突出瓷器的质感和体积感;第四枚金凤,使用压凸和热烫工艺将金属膜附着于上,还原了文物的华贵风貌;第五枚缂丝凤穿牡丹团花,使用局部冷烫工艺,再现了团花“通经断纬”的高超技艺;第六枚青花凤穿牡丹纹罐,使用了光油工艺,画面细节丰富、层次清晰,呈现出完美的“宣德蓝”。邮票两边齿孔中间一个为椭圆形齿孔。
发行时间2018年7月29日
全套5枚 面值6.00元
(5-1)1.2元 关天培 1193.01万枚
(5-2)1.2元 林则徐 1205.81万枚
(5-3)1.2元 冯子材 1200.05万枚
(5-4)1.2元 刘永福 1195.25万枚
(5-5)1.2元 邓世昌 1193.65万枚
邮票规格 30×40毫米
邮票版别 影写版
齿孔度数 13.5度
整张枚数 16枚
整张规格 150×200毫米
防伪方式 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发行量 1193.01万套
邮票设计 孟繁聪
责任编辑 刘畅
印刷厂 北京邮票厂
最新交易平均价格参考3元
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1840年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关天培为代表的一大批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为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成为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018年7月29日,为纪念我国近代民族英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国邮政发行了《近代民族英雄》纪念邮票,全套5枚。
(5-1) 关天培
画面描绘了关天培巍然屹立炮台之上,持刀亲自指挥虎门之战的情景,表现了关天培抗击英军的浩然正气。
关天培(1781-1841),今江苏省淮安市人,清代爱国名将。历任把总、守备、参将、副将等,1834年任广东水师提督,并积极配合林则徐禁烟。1839年11月,侵华英军挑起穿鼻洋海战,关天培身先士卒,把装备精良的英国侵略军打得落花流水,在船民和渔民配合下,屡创英军。pan>1841年2月26日,英军乘海水涨潮,对虎门要塞发动总攻,关天培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率部死战,壮烈殉国。追谥为忠节,加封振威将军。著有《筹海初集》及训练图表等。
(5-2) 林则徐
画面描绘了仪容周正、温然而泽,眉头微蹙,手拿望远镜的林则徐形象;背景为虎门销烟的历史场景。表现了“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忧国忧民和爱国精神。
林则徐(1785-1850),今福建省福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中国近代伟大的爱国者。历任湖广、陕甘和云贵总督。他在整顿漕运、海防建设,兴修水利和抗洪赈灾上都作出了重大贡献。1839年,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他雷厉风行,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1839年6月3日在虎门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斤。林则徐多次抵抗西方的武力入侵,对西方的政治势力进行艰苦的斗争。但他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性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编译有《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1850年病逝于广东普宁。谥文忠,晋赠其太子太傅。林则徐爱好诗词、书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钞》等著作。所遗奏稿、日记、公牍、书札、诗文等,建国后辑为《林则徐集》。
(5-3) 冯子材
画面描绘了冯子材持刀越出镇南关长墙,冲向法军的场景。表现了冯子材老当益壮、身先士卒的英雄气概。
冯子材(1818-1903),生于广东钦州沙尾村(今属广西),晚清抗法爱国名将。历任广西、贵州提督。1883年法国挑起中法战争,因官场腐败而称病告退年近70的冯子材再次出山,抗击法军。他应两广总督张树声之邀督办广东高、雷、钦、廉四府团练,参加抗法战争。1885年,他亲自跋山涉水勘察地形,精心策划,亲自指挥,巧妙地运用“正兵明攻,奇兵暗袭”的战术,大败法军于镇南关,进而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这就是在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著名的“镇南关—谅山”大捷。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官终贵州提督,1903年病逝。后葬于钦州,朝廷诏予于钦州城东南隅建“冯勇毅公专祠”纪念,称“宫保祠”。
(5-4) 刘永福
画面描绘了临洮城外,刘永福全身披挂、挥舞黑旗指挥大军的情景。表现了刘永福率军进兵临洮,大败法军的历史画面。
刘永福(1837-1917),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清末抗击法国和日本侵略的爱国名将。20岁加入天地会,走上反抗压迫剥削的道路,建立了彪炳史册的“黑旗军”。1883—1885年间,率领黑旗军抗击法国侵略者,以少胜多,屡次大败法军,先后取得罗池、纸桥大捷。甲午战争期间,奉命率黑旗军赴台抗日。台湾沦陷后,刘永福以抗日盟主的身份继续领导台湾民众抗日。毙敌伤敌3万人。最后弹尽粮绝被逼内渡。1917年病逝于广西钦州。
(5-5) 邓世昌
画面描绘了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手握望远镜,指挥“致远”舰官兵作战的场景。表现了邓世昌的冷静沉着和大义凌然的英雄气节。
邓世昌(1849-1894),生于广东番禺,祖籍东莞,清末海军爱国将领。1867年考入福州马尾船政学堂,1871年毕业后,服役于清朝海军,历任建威、海东云、振威、镇南、杨威、致远等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辽宁丹东大鹿岛海域进行的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勇敢战斗,在战舰受重创侧倾的情况下,全速撞向日旗舰“吉野”号,决心与其同归于尽,不幸被敌鱼雷击中,邓世昌与全舰200余名官兵一起壮烈殉国。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光绪帝挽联如此写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本套邮票采用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绘制,同时借鉴了民间美术及戏曲、连环画等艺术的表现风格。用色朴素见华茂,以清澄见深邃,进而崇高。在戏剧化的画面构成和人物动态造型中,重回往昔,缅怀先烈。
邮票设计者为青年画家孟繁聪,曾获首届叶浅予速写奖一等奖,设计过《古代名将—岳飞》等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