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 中国邮政定于2014年12月1日发行《元曲》特种邮票一套六枚,拟分别表现元杂剧《窦娥冤》(关汉卿)、元杂剧《赵氏孤儿》(纪君祥)、元杂剧《倩女离魂》(郑光祖)、元杂剧《墙头马上》(白朴)、元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散曲《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画面设计使用古版画,还原元曲的本质。 元曲又称词余、乐府,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类文体。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广泛、语言通俗、形式活泼、风格清新、手法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和“一人主唱”是其显著的特点。唱与说白紧密相连,“曲白相生”。剧本注重舞台性,角色分工类型化,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 散曲是用作清唱的歌词,形式上与词很相近,在语言上,词典雅含蓄,散曲则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严格,而散曲自由些。散曲从体式分小令和散套两类,小令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始终要求用一个韵。曲牌名称比词更接近民歌,如《叨叨令》、《刮地风》、《山坡羊》等。 此套邮票采用雕刻缩微文字工艺将元曲作文印制在邮票周边,借助专用点读笔点触邮票,可欣赏到元曲词曲的音频,扫描二维码,可欣赏元曲词曲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