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时间 1977年7月6日
全套4枚 面值0.32元
(4-1)8分 朱德委员长像 3000万枚
(4-2)8分 毕生精力献革命 3000万枚
(4-3)8分 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奋斗终生 3000万枚
(4-4)8分 革命的老英雄 3000万枚
邮票规格 (4-1)(4-2)31×52毫米
(4-3)(4-4)52×31毫米
邮票版别 影写版
齿孔度数 11.5度
整张枚数 (4-1)(4-2)40枚(10×4)
(4-3)(4-4)40枚(4×10)
发 行 量 3000万套
摄 影 师(4-2)杜修贤 (4-4)徐肖冰
邮票设计 任宇
印 刷 厂 北京邮票厂
最新交易平均价格参考40元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县人。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1913年在滇军任营长、团长、旅长,曾参加护国、护法战争。1922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赴苏联学习军事,次年回国。1927年在南昌创办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导团,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1928年4月率起义军余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任军长,此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副总指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他曾是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六、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和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1976年7月6日,朱德在北京病逝。
本套邮票共4枚。
(4-1)朱德像
画面为朱德的标准像。
(4-2)毕生精力献革命
画面是朱德在讲话的照片。
(4-3)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画面是朱德在办公的照片。
(4-4)革命老英雄
画面是朱德骑马的照片,背景是华北大地。
发行时间 2008年7月6日
全套4枚 面值4.80元
(4-1)1.20元 菩萨 1059.73万枚
(4-2)1.20元 护法天王 1059.73万枚
(4-3)1.20元 飞天 1059.73万枚
(4-4)1.20元 弥勒说法 1059.73万枚
邮票规格 (4-1)(4-2)33×44毫米、(4-3)(4-4)44×33毫米
邮票版别 影写版
齿孔度数 (4-1)(4-2)13.5×13度、(4-3)(4-4)13×13.5度
整张枚数 (4-1)(4-2)16枚(4×4)各8枚、(4-3)(4-4)16枚(4×4)各8枚
整张规格 220×165毫米
防伪方式 防伪纸张 防伪油墨 荧光喷码
发行量 1059.73万套
摄影师 王建林
邮票设计 王虎鸣
印刷厂 北京邮票厂
最新交易平均价格参考5元
龟兹(qiūcí)在历史上曾是西域36国中之泱泱大国,也是佛教文化最早涉足地之一。由于“丝绸之路”的繁荣,以及龟兹在西域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所处的中心地位和强大,促进了龟兹佛教文化的兴盛,不仅拥有一批学贯东西的文化伟人、高僧大德,而且在建筑、绘画、音乐舞蹈等各方面,都在融汇东西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龟兹风。龟兹文化是我国古代汉唐文化、西域文化与古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的融合,并结合龟兹人文特点而孕育的,是有着鲜明民族特征、地域特色的一种文化现象,其文化特征主要是兼容并蓄的古佛教文化,可谓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成为中华民族艺苑中的一枝奇葩、世界艺术殿堂中的瑰宝,对中原乃至东亚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龟兹石窟位于古龟兹国境内,地处以今新疆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县为中心的一带,包括克孜尔、库木吐拉、森木塞姆、克孜尕哈、玛扎伯哈和托乎拉克埃肯6处主要石窟。据考,龟兹石窟约始建于公元3世纪末,止于12世纪,经历了近十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至今尚存洞窟600多个,保存壁画近1万平米。其中克孜尔石窟被视为“群芳之冠”,它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乡境内,坐落在悬崖峭壁之上,绵延数公里,是我国开凿年代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它是龟兹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其早期洞窟的开凿年代至少要比敦煌莫高窟早二百多年。著名的38号洞窟在国际上被称为“音乐窟”,17号洞窟是佛本生和因缘菱格故事画的典型代表。库木吐喇石窟保存有大量汉风洞窟,是佛教文化交汇积淀的成果,在世界佛教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龟兹石窟内壁画题材丰富,不仅有表现佛教的“本生故事”、“佛教故事”、“因缘故事”等,还有大量表现世俗生活情景的壁画。其表现形式也具有鲜明的龟兹地方特色,构图大多是将一 个个佛教故事绘在以山峦围成的菱形格内,一个故事多以一个或两个典型画面来表现。这种菱格构图既有佛教教义的象征性,又有画面布局的合理性。菱格画的独创 性、多样性及其构图布局的繁密和一体性,成为佛教艺术的突出成就之一。铁线描和凹凸晕染等技法的运用也是龟兹石窟艺术模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而,使龟兹石窟壁画成为中华民族绘画艺术的奇葩。现存的龟兹石窟分布地域广,洞窟形制类型完备,壁画题材内容丰富,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我们研究古代西域佛教以及佛教美术举足轻重。
2008年7月6日,为了展示历史悠久的龟兹石窟壁画这一中华民族绘画艺术的奇葩,国家邮政局发行了《龟兹石窟壁画》特种邮票,全套4枚。
(4-1) 菩 萨
画面取自库木吐喇新2窟的“菩萨立像”,创作于7世纪。“菩萨”一词,本来专为释迦牟尼未出家成道以前的称呼,或是专指释迦牟尼的前生而言,后来将佛教徒也称之为菩萨。壁画中菩萨形象造型优美,婀娜多姿,面容端庄,神情恬静,形体与衣饰均具龟兹地方审美特色。
(4-2) 护法天王
画面取自克孜尔第189窟中的“说法图”,创作于8世纪。“护法天王”若以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释迦牟尼左右的卫士。壁画中天王手持兵器,双目圆睁,威风凛凛。
(4-3) 飞 天
画面取自克孜尔第8窟。创作于7世纪。在佛国的天空中,常常有音乐歌舞之声,这是乐神乾闼婆和歌神紧那罗之所为。这些在佛国天空中唱歌奏乐的天神被称作“飞天”。此图是在龟兹众多飞天壁画中,是色彩最鲜艳、形象最动人的一幅。
(4-4) 弥勒说法
画面取自克孜尔第17窟中的“弥勒说法图”,创作于6世纪。弥勒是佛国世界的未来佛,在释迦牟尼生前转生兜率天,又下降到现实世界,在龙华树下成佛,普渡众生。壁画表现了弥勒说法与闻天法人在一起的场面。
本套邮票根据照片裁取而成,图案精美,构图巧妙,生动地再现了龟兹石窟艺术的精髓。
发行时间 2014年7月6日
全套3枚 面值3.20元
(3-1)80分 天仙配 1180.14万枚
(3-2)1.20元 女驸马 1180.14万枚
(3-3)1.20元 打猪草 1180.14万枚
邮票规格 33×44毫米
邮票版别 胶印版
齿孔度数 13.5度
整张枚数 16枚(4×4)
整张规格 165×210毫米
防伪方式 防伪纸张 防伪油墨
异型齿孔 荧光喷码
发行量 1180.14 万套
邮票设计 张旺
印刷厂 辽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
最新交易平均价格参考3元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是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以黄梅采茶调为主的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而成。在剧目和音乐上,曾受青阳腔和徽调的影响。黄梅戏剧情雅俗共赏,唱腔委婉清新,表演质朴细致,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现已成为颇受全国广大观众欢迎的剧种之一。2006年,黄梅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末,黄梅戏的基础——黄梅采茶调传入安徽安庆地区,汲取了青阳腔、徽调和汉剧中的营养,与流行于安庆地区的道情花鼓、莲花落、罗汉桩、送傩神等民间演唱艺术结合,与高跷、旱船、挑花蓝、推车灯、竹马、采茶灯等民间歌舞融汇,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到了辛亥革命前后,黄梅戏已积累了“三十六本大戏,七十二折小戏”代表作与平词、花腔两大腔系音乐唱腔。民国早期,黄梅戏进入安徽省城安庆城,在城区吴越街黄金舞台演出,开始有了固定演出场所,建立了大本营,由季度性聚会演唱转向常年演出。黄梅戏落脚安庆,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新中国成立不久,政务院颁发了《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戏曲改革的中心内容是“改戏、改人、改制”,而“改戏”的重点是对传统剧目中不健康的粗俗成份和庸俗成份进行必要和适当的修改。就黄梅戏来说,许多知识分子出身的新文艺工作者们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加戏曲改革工作,介入到黄梅戏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在安徽安庆留下摆脱粗俗和庸俗,提高艺术品位的第一步脚印。从此,黄梅戏获得了新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艺术品味得以迅速提高。改编后的《天仙配》、《女驸马》、《打猪草》《闹花灯》……精品剧目人们耳熟能详,经典唱腔家喻户晓。特别是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主演的《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黄梅戏拍成电影后,更是风靡全国,波及海外,使无数黄梅戏迷为之倾倒。
2014年7月6日,为弘扬中华民族灿烂的戏曲艺术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邮政发行了《黄梅戏》特种邮票,全套3枚。
(3-1) 天仙配
黄梅戏经典剧目《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由剧作家陆洪非根据老艺人胡玉庭之口述改编而成。故事大意是:董永为葬父而卖身在傅员外家为奴。七仙女(玉帝之第七女)同情董永,下凡结亲。百日后,玉帝差兵逼七仙女返回天庭,天地间的美满姻缘被活生生拆散。改编本成功地刻画了七仙女的反抗性格。
《天仙配》源自明代青阳腔《织锦记》,为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本大戏”之一。1952年,安徽大学中文系毕业的班书友在安庆最早对《天仙配》中精彩折子“路遇”进行整理改编,改七仙女奉命下嫁为思凡下嫁,改董永的秀才身份为农民,如此改动一方面剔除庸俗的宿命论思想痕迹,另一方面强调了人物性格的典型性和人物行为的自觉性。将剧情集中到七仙女和董永的聚散离合上。随着剧情结构的调整,剧中的唱词也大都重新创作,其间洋溢的诗情画意为原本唱词无法相比。把七仙女和董永对生活的美好憧憬的情绪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1954年9月,黄梅戏《天仙配》在华东区戏曲观摩会演上获得成功,获优秀演出奖、剧本奖、导演奖、音乐奖,饰七仙女的严凤英、饰董永的王少舫获演员一等奖。引起了上海文艺界对黄梅戏的重视,会演结束不久,上海电影制片厂就开始着手将《天仙配》拍摄成电影。1956年2月黄梅戏曲片《天仙配》发行后,影片获1949年~1955年优秀影片奖,在全国各地引起巨大反响,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全国亿万民众知道了黄梅戏,从中领略了严凤英、王少舫等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的风采,黄梅戏立即成为了全国人民喜爱的著名戏曲剧种。
(3-2) 女驸马
《女驸马》故事讲述了冯素贞与李兆廷自幼相爱,婚后由于家境败落,继母逼退婚。冯素贞被迫进京应试,中状元,被招驸马,洞房之夜实情相告与公主,帝赦免之罪,冯李终成眷属。
《女驸马》是在黄梅戏传统剧目《双救主》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双救主》原本非常单薄,不属于黄梅戏“三十六本大戏”之列,新中国成立以后,安徽安庆潜山县老艺人左四和献出这个剧目的手抄本,1958年,由安庆专署黄梅戏剧团将它改编整理(王兆乾执笔),更名为《女驸马》,除了删除秋香替嫁之类的庸俗内容而外,重点在于新写《金殿》一场和改写《洞房》、《状元府》两场,完善了戏剧结构,强化了戏剧冲突,排练后参加了当年安徽省第二届戏剧会演。1959年,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的陆洪非根椐王兆乾改本进行《女驸马》的再次改编,并着重扩展《金殿》和《状元府》等场次冯素珍的行为举止,丰满了主要人物形象。王兆乾的初改和陆洪非的再改,使《女驸马》在艺术水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遂成为继《天仙配》后又一个影响广泛的黄梅戏代表剧目。
(3-3) 打猪草
《打猪草》故事讲述了陶金花打猪草时不慎碰断了竹笋,引起看笋牧童金小毛的误会。金小毛开始有些粗鲁,踩坏了陶金花的竹篮,,后来知道不对,愿意赔偿银钱。陶金花不收,金小毛又赔竹笋,并且送她回家,陶金花也以“打三个鸡蛋,泡一碗炒米”的盛情款待。
《打猪草》是黄梅戏早期演出的“七十二折小戏”之一,它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被挖掘整理并使黄梅戏迅速产生影响的传统剧目。改编后的剧情,表现出了牧童金小毛和村姑陶金花那纯洁无瑕的心地和彼此无猜的友情,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有了长足的提高,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艺术舞台上。《打猪草》虽然演出时间不过20分钟,却受到上海观众的热烈欢迎和上海专家的高度评价。当然,严凤英和王少舫以演员身份参与《打猪草》的整理改编,也功不可没。《打猪草》常演不衰,备受观众喜爱,成为长期演出的黄梅戏保留剧目。
本套邮票取自黄梅戏经典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和《打猪草》。是国内首套使用数字中国画技术创作的邮票作品。值得注意的是,邮票的人物原型均是老一代黄梅戏艺术家,其中《天仙配》、《女驸马》邮票的人物原型是严凤英、王少舫,《打猪草》邮票的人物原型则是丁紫臣、严凤英。邮票设计以影像资料和戏曲剧照为素材,确保人物服饰、姿态忠于戏曲原作。人物整体以中国工笔画技法绘制,特别是人物神态,撷取黄梅戏名家神韵,以期带给读者认同感、亲切感。用色方面,着重在黄梅戏舞台服装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中国画色彩元素,使整体画面清新隽美,赏心悦目。邮票两边齿孔中间一个为椭圆形齿孔。